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文化資產網商標

Menu

文化資產檢索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類別:
古蹟
級別:
國定古蹟
種類:
其他設施
現況地址:
高雄市鳳山區勝利路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依據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之記錄,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設立時間約始於大正六年(1917),完工於大正八年(1919)。以當時在八年內陸續完成三個大規模無線電信所之情形看來,其地理分佈應為整體之規劃。意即船橋位於首都東京附近,為日本政治中心的心臟地帶;針尾位於長崎近海軍基地佐世保,為日本本土之西端,有利於向朝鮮半島及日本所佔領之膠洲灣一帶進行聯絡。而鳳山近高雄海軍基地,位於日本當時領土之南端,有利於向南洋群島聯絡。 雖然鳳山無線電信所之地理位置兼顧了軍事上之考量,惟一開始卻同時擔負著台灣西南海面上民間公眾所用之無線電通信。直到大正十四年(1925),鵝鸞鼻電信局設立之後,才將此部份之任務轉交由鵝鸞鼻電信局承接,惟對於與帛琉一帶的無線電通信,仍由鳳山無線電信所負責。而「鳳山無線電信所」亦是之後方改名為「鳳山海軍無線電信所」,因而或許鳳山無線電信所之軍事特質是逐漸加重的,特別是到二次大戰時期,配合日本之「大東亞共榮圈」思想,而在南進侵略的軍事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 民國三十八年(1949)國民政府來台後,前海軍明德訓練班現址曾經為偵審犯人之處。當時有三個拘禁被捕官兵處所,依層級由下而上,分別是海軍總部台灣工作隊的「左營大街三樓」、「鳳山招待所」及「陸戰隊的管訓隊」。其中拘禁被捕官兵處所之一的所謂「鳳山招待所」即是前海軍明德訓練班現址。鳳山招待所成立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七月,招待所其實就是看守所,初成立為臨時編組,後來才劃歸海總政戰部第四組管轄。 民國五十一年(1962)前海軍明德訓練班現址成立海軍訓導中心。民國六十五年(1976)7月1日成立海軍明德訓練班,負責管束軍中頑劣份子,由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派員編組擔任輔訓任務。民國八十一年3月16日改隸海軍總部,於民國九十年(2001)因應國軍組織調整裁撤後,即呈閒置狀態。

公告
類別 日期 文號 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 2010/08/30 會授資籌二字第09930065363號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理由
1.「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為日治時期之三大無線電信所之一,具高度之特殊性與稀少性,且為軍事發展史上之重要設施,具重要歷史文化意義。 2.生命史包括日治時期軍事電信使用,明德訓練班時期白色恐怖事件與軍事管訓活動,具備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為國際現存稀有之無線電信設施類型,陣列式的天線圓形排列,原設施之敷地、農田、綠帶、拉線座墩、環形道路、各重要營建物等,呈現雙圓地貌之都市紋理,甚至電信所外圈圓形地界線與土地分割狀況,亦為本古蹟之重要元素與紋理。整體空間紋理與設施型態特殊,具重要文化資產價值與意義。 4.部分建造物包括大碉堡、小碉堡、電台與電信相關之附屬設施,均具營造技術之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及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規定辦理
主管機關資訊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臺中市南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04-22295848*126
地籍資料
所有權屬
土地所有人:中華民國
建築特色
大碉堡以三連拱的方式,在緃向以鋼筋混凝土,橫向以磚造的建築構法原則構成,整個屋頂屬於承壓型的圓拱形結構系統;小碉堡也是屬於此類型的承壓型圓拱結構。磚砌水塔上層儲水部分為雙層牆作法,外表磚造,內部為鋼筋混凝土,用以儲水;同時在鋼筋混凝土底部施作格子梁結構系統,除了承受上部載重外,並把載重傳到突出的疊澁磚上。十字電台為鋼筋混凝土建造,搭配水密門式的防爆門,十字形平面西翼的南側,即西南角落,有木構屋簷的殘留線腳。辦公廳舍及教室、庫房及浴廁小屋的木構架屋頂,其構成方式皆不同,分別是寄棟屋頂、山形屋頂及氣樓屋頂。A、B圈拉線座墩尺寸皆為長4公尺、寬2.5公尺、高1.12公尺,C圈拉線座墩為大型混凝土座墩,尺寸為長10公尺、寬7公尺、高2.6公尺。
建築現況
明德訓練班目前由高雄市政府代管,並委託高雄市眷村文化發展協會進駐管理維護,整區為一閒置空間。
內裝特色
1.大碉堡:(1)東側長筒:為清水模版施作之鋼筋混凝土構造物,天花頂上有許多礙子,為電力設備所在空間,室內隔間則為磚砌牆。一樓入口木製門、窗皆有披水板,以防止雨水直接進入室內。二樓地板及木構樓梯之背襯板皆用企口板施作,支撐二樓木地板之木構大梁尺寸頗深,方形磚造柱子的寬度皆為59公分。(2)中央長筒:中央長筒在一樓部分又分為三個磚砌的小長筒,二樓為耐火磚疊砌之長筒,本跨間應是使用熱氣設備之空間。一樓靠近東南側的小長筒與東北側的小長筒,地坪及牆面皆為磚砌。中央長筒與左右側之長筒(即西側與東側之長筒)間為雙層牆之作法,其中有緃向(即南北向)通風管道貫通建築物前後,在出口處有紗網防止蟲鼠進入。(3)西側長筒兩側緃向牆壁為鋼筋混凝土構造物,靠近天花頂上有天車大梁,中央跨距為大型吊掛設備及組裝所在空間。其上承受I型鋼構大梁外,底下作成拱門,以方便工作人員通行。2.辦公廳舍及教室:室內中央有一東西向通道,對面為出口,其進出口的門尚可使用,但是部分的門已封住。室內隔間採木骨木槢板灰泥牆。天花板中央及兩側以企口板施作,有通氣孔並有紗網,其中以東側第四跨間之作法最為細緻美觀,3.庫房:為一層樓,室內空間為非對稱的設計,走廊靠近右側,東北側為浴室。4.浴廁小屋:內部空間分為兩半,分別為洗衣和縫紉部,另一為浴廁。5.十字電台:十字型交叉中央處有一大型分電盤,北翼與東翼可以看到纜線槽溝的設置,西翼有夾層,即二樓的空間,內部有風管,南翼的夾層為地下層,為電力設備及空調鼓風機所在空間,平面雖然為對稱,但內部空間卻無對稱。
前往文資場域
OPE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