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文化資產網商標

Menu

影音媒體

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傳統表演藝術類_(1):皮影戲、客家八音、十全腔、撮把戲、宋江陣、南管
4:59
148
本類分(1)、(2)兩集播出。
※未經授權,請勿重製。

▪ 皮影戲_東華皮影戲團
東華皮影戲團其保存之大量清代、日治時代手抄本,顯示了皮影戲在南臺灣發展的盛況,其演出形式,影偶黑、紅、綠三大主色,造型樸素。二戰後由張德成更名為東華,創新劇本並改良皮影藝術,尤其在民國41年至56年間以「西遊記」、「濟公傳」造成全台轟動,而後更由張德成率團遠至菲律賓、日本、美國等地演出,為我國做了良好的國民外交。

▪ 皮影戲_復興閣皮影戲團
復興閣皮影戲團原名為「新興皮戲團」,由張命首創立於高雄市彌陀區。民國48年許福能主掌該團,改名為「復興閣」。復興閣皮影戲團除了屢次受邀至全台各地演出外,也曾多次至歐美巡迴演出傳統皮影戲,現今已慢慢轉型,朝文化活動展演和教育研習推廣的方向發展,使傳統的皮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中。

▪ 皮影戲_永興樂皮影戲團
永興樂皮影戲團由張晚創立於彌陀區。以文戲「蔡伯喈」、「蘇雲」,武戲「征東」、「征西」而聲名大噪。張晚子張歲隨父親駐演,而後以「六國志」而馳名遠近。「永興樂」自第一代張利創團開始,目前傳至第五代,仍繼續傳承皮影戲傳統藝術。

▪ 客家八音_美濃客家八音團
保存團體美濃客家八音團於105年為文化部指定重要傳統藝術。堅持以傳統客家八音演出,以嗩吶為主奏樂器,搭配弦與打擊樂器之客家八音,為客家族群傳統生活圈歲時節慶、生命禮俗重要音樂傳統,體現客家族群器樂文化特色。

▪ 十全腔_李添貴
李添貴藝師專擅的傳統聖樂曲牌系統,係屬「南管化聖樂」,特別採用南噯、南簫、南琶、二弦、三弦、響盞等南管樂器,並於演練中兼奏部分南曲,隨著李添貴藝師及其同門師兄弟的推展,逐漸成為高屏傳統聖樂的重要型態之一。

▪ 撮把戲_楊秀衡撮把戲團
美濃楊秀衡撮把戲團透過將傳統客家山歌及各式各樣的地方小調融合轉變,將客家山歌的變體活現在客家車鼓技藝上,形成特有之撮把戲絕活。

▪ 宋江陣_鄭福仁
宋江陣是一種結合武術的表演藝術,早期屬於農閒時期農村子弟學習武藝的活動,隨社會型態的轉變,現今為酬神娛人的武術表演性陣頭。保存者鄭福仁先生從小學就對宋江陣感興趣,經常隨父親表演,初中畢業後與父親到處教授宋江陣,迄今20多年仍持續努力推廣宋江陣。

▪ 南管_陳嬿朱
陳嬿朱女士的南管音樂,過去曾師承吳道宏先生及人間國寶張鴻明先生。15歲即在台南市南聲社學習南管藝術,因演唱技藝卓越,保存蒼勁古樸的頓挫韻味而受登錄,近年來陳嬿朱女士在南台灣從事南管藝術推廣及示範教學,希望將傳統藝術融入生活當中,讓文化得以傳承。
OPE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