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萬山岩雕商標

Menu

岩雕群影像紀錄

舊萬山神石故事 魯凱部落唯一 2017-06-20 Rukai TITV 原視族語新聞
14:54
178
Rukai kathan KaOponohae yakai abulru lreneg

魯凱族的舊萬山部落,高山峻嶺四周圍都是懸崖,雖然是個小的部落,但是傳統領域幅員遼闊,在魯凱族中是唯ㄧ具有神石故事的部落。

另外萬山部落的形成是有六大家族所形成,家族的先後遷入對部落的由來都是有淵源。在民國45年開始遷到新萬山部落,46年完成遷村的工作。

魯凱族中被稱為小而美的舊萬山部落有著魯凱「神石故事」的傳說,祖先世居在中央山脈南端,海拔1475公尺的萬頭蘭山上。

而原本名稱為KaOponohae(舊萬山部落),之後遷到新的地方稱為Oponoho(新萬山部落)。

而這個部落名稱是具有意涵的。

萬山部落的傳統領域幅員遼闊。東到內本麓,北直達嘉義縣高雄縣的界線,南一直到多納,西則是觸碰到桃源鄉。這是祖先早期占領的地方,也就是萬山的傳統領域。

大約在160年前,舊萬山部落總共有36戶,人口數只有200人。

主要是部落外圍都是異族,北方的是布農族鄒族,東方是卑南族排彎族,南方是排灣族西魯凱,西方有漢族,四面八方都是異族。早期有80個勇士死在戰場,這也是人口數無法增加最主要的原因。

早期舊萬山部落,由6大家族陸續遷徙到此形成。

第一家族latavelenge、第二家lakatalae、第三家latoroe、第四家lavinahae、第五家laovilase、第六家latabilie。

每一個家族起源先後次序與部落的文化命脈息息相關。

舊萬山部落的起源除了有大6家族陸續而來之外,另外位於舊萬山遺址內的dholrai(獨萊),相傳是從馬里山過來的。

不分白晝以肥豬肉點著火炬,沿山而下的神仙化身而成的,保護著萬山部落,不可以隨意碰觸,只要侵犯的會受咒詛,萬山部落族人視為神石,代表萬山文化中的傳統信仰。

舊萬山部落是茂林區最深山的部落,民國45年地方的民意代表開始策劃遷村,地點最先規劃遷到六龜草兰,第二個要遷到大津,第三個要遷到望山腳,但是族人堅決反對遠離獵場,意見分歧無法達成共識。

當時的議員Cikilringane(林智生)、鄉長Arase(范錦春)、村長是Takanaw(梁金鎗),再一次召集耆老族人商討遷村事宜,最後決定遷到Taveeveae。

kaOponohae舊萬山部落遷到Taveeveae萬山部落已經有60年的歷史了,現居地萬山部落族人不僅人口戶數增加到70幾戶,生活水準也提升很多。萬山部落族人為了保存舊萬山原來面貌,藉由馬樂老師,創意石版模型可以讓大家回憶舊部落意境,同時透過尋根,子孫回到舊萬山遺址體驗祖先生活智慧,讓萬山部落珍貴的文化故事延續相傳。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