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文化資產網商標

Menu
:::
學術研究報告

學術研究報告

(摘要本)高雄市「皮影戲偶製作技術」保存者張榑國司阜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
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調查研究/再利用/修復計畫
(摘要本)高雄市「皮影戲偶製作技術」保存者張榑國司阜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
作者:
張能傑
出版: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出版語言:
中文
出版日期:
2024-04-30
內容摘要
內容簡介

皮影戲與傀儡戲、布袋戲並稱為臺灣三大偶戲。數百年前,隨著漢人大量移民臺灣,而曾經在漢人社會中興盛。近年來,由於時代快速變遷,人類生活型態改變,科技日新月異,娛樂也漸趨多元化。包括皮影戲在內,傳統戲劇都面臨到空前的挑戰,而有式微的危機。
「皮影戲」為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類登錄之項目,保存團體有東華皮影戲團、復興閣皮影戲劇團、永興樂皮影戲團、高雄皮影戲劇團等4個皮影戲團,共同為保存與推廣皮影戲而努力。其中,東華皮影戲團團長張榑國除擔綱皮影戲演出之主要操偶師、口白唱曲及編劇外,且能複刻、修復家族傳承下的偶件,並依演出生態創作新角色。由於皮影戲偶是展現皮影戲的主體所在,張榑國擁有新偶設計製作及舊偶維護修復之技術,十分難能可貴。「皮影戲偶製作技術」於2020年登錄為高雄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認定張榑國為保存者。
保存是一項與時間對抗的工作,目的在將傳統技術留存,並延續到未來。本案針對「皮影戲偶製作技術」保存者張榑國司阜進行所登錄技術項目之調查研究,透過文獻分析、田野調查、深度訪談及影像拍攝等方法,紀錄藝師生平、學藝、執業過程及「皮影戲偶製作」之工序及所需材料。相關資料將作為研究或學習之參考資料及保存技術傳承教學的輔助資料。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計畫緣起與目標    1
第二節  調查研究內容    6
第三節  執行方法與流程    7
第四節  章節架構    9

第二章  師承系統與戲偶的發展變異    11
第一節  「東華」歷代的戲偶雕刻    12
第二節  「東華」皮影戲偶之工序    28
第三節  「東華」皮影戲偶的變異    34
第四節  「東華」皮影戲偶的時期比較    56
第五節  小結    60

第三章  副末開場-張榑國的習藝歷程    61
第一節  孩提的啟蒙    62
第二節  退伍後隨團的參與    70
第三節  領團的演出與藝生生涯    77
第四節  皮影戲的推廣與國外的表演    87
第五節  風格的呈現至今    91
第六節  小結    97

第四章  皮影戲偶的修補與維護    99
第一節  戲偶的修補    102
第二節  偶頭的修補    107
第三節  偶身的修補    120
第四節  鐵線絲修補與黏貼的優缺點    123
第五節  皮影戲偶的整理與收納    128
第六節  小結    139

第五章  皮影戲偶的製偶材料    141
第一節  皮影戲偶的優雕刻原料—牛皮    143
第二節  皮影戲偶的裝置材料    153
第三節  小結    176

第六章  保存者張榑國的戲偶雕刻技術與實績    177
第一節  皮影戲偶的雕刻介紹    177
第二節  張榑國的皮影戲偶頭雕刻    190
第三節  張榑國皮影戲偶的創作特性    198
第四節  張榑國的皮影戲偶製作    200
第五節  張榑國的實體演出戲偶    213
第六節  小結    224

第七章  結論    225

參考文獻    229
附錄一:張榑國口述戲偶製作與習藝過程紀錄    1
附錄二:期中報告書審查會議意見回覆綜理表    1

OPE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