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工作簡介
(一)、文化資產價值判定與歸納
判定登錄範圍內之建築價值,再進行全區建築物現況之基本調查、配合歷史文獻資料整理後,參酌歷史建築之指定與登錄基準,擬定「歷史價值」、「建築價值」、「再利用潛力」等,以進行後續之保存與再利用建議。
(二)、歷史研究
研究將藉由現存與紅磚街屋相關之文獻資料,並透過訪談了解過去建築與人文生活脈絡之歷史、文獻史料之蒐集。
(三)、建築特色與價值調查
針對建築之平面配置、立面風格、營建材料、構造與結構與細部裝修等,進行詳細之紀錄與分析,依其屋頂、屋架、牆體、基礎等部位進行分項調查,予以詳細測繪以作為後續調查研究之依據,並為該歷史建築之特殊構造留下紀錄,進行原有工法調查及施工方法研究、傳統營造技術及材料分析調查,必要時亦將進行局部之解體調查,確認建築之特色與歷史保存價值。
(四)、結構系統與評估
第一部分為結構系統探討,包括在垂直載重及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結構體之傳力機制及牆體抵抗地震力之行為。第二部分則針對屋架、牆體在承載垂直載重以及水平地震力作用時,各結構單元內構件之受力情形,以判定各構件在上述外力作用下是否有破壞的可能,以及後續是否有補強之必要。
(五)、損壞調查及修復建議
依其屋頂、屋架、牆體、基礎等主要構造部位進行實地之現況損壞調查,包括環境、結構、構造與設備、損壞狀況等調查及破壞鑑定與原因探究。以適當方式記錄後呈現其現況,用以判定後續修復之策略與經費概估之依據。此外,針對普遍性以及範圍較大的破壞模式提出具體的修復方式建議。
(六)、修復原則與修復方法研擬
上述相關之文化資產價值與損壞調查確認後,進行修復原則、方法之研擬及初步修復概算預估。修復將以歷史建築之修復原則為主,但針對修復過程中所以發現之重要歷史文物或構件,則須以歷史建築之修復方式對待。針對重要之構造部位,並進行必要解體調查之範圍及方法建議,以作為後續修復之參考依據。
(七)、再利用與經營計畫建議
透過建築原貌之呈現,並根據文獻與口述訪談,可作為未來規劃內容與展示設計上,重現當時軍方作為集會所與社交場之空間情境與場域。未來將針對歷史建築周邊進行整合,形成有文化深度之保存區域,以進行歷史建築永續經營與再利用之目標。
研究目標針對未來發展進行潛力之分析與評估,進行後續再利用計畫必要之設施評估、規劃與經費概算預估。另外,並進行日常管理維護及經營管理規劃,已完成歷史建築永續經營之目標。
(八)、現況調查與修復圖說繪製
1、按比例之平面、立面、剖面、大樣等必要現況測繪及圖說製作。
2、文物、古物之調查研究與資料建檔。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歷史沿革
第三章、建築空間型式、構造研究
第四章、建築現況損壞調查與評估
第五章、修復計畫
第六章、再利用與管理維護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