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各地依據國民政府行政院訓令籌設忠烈祠,高雄市也在1946年(民國35 年)秋天,將日治時期高雄神社稍事修葺,改祀民國烈士,便以之代行忠烈祠之功能。1972年(民國61年)臺日斷交,引發拆除神社建築風潮。民國62年(1973)高雄市長王玉雲發起重建忠烈祠的計劃,由趙飛虎建築師設計監造,後歷經六年三期工程,全部於1978年(民國67年)1月15日完工。新建之高雄市忠烈祠主建物包含山門、正殿與迴廊,以鋼筋混凝土興建之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主建物東側另建有革命先烈史蹟資料館2004年(民國93年)將革命先烈史蹟資料館轉型為「戰爭與和平紀念館」,以古典式樣之琉璃瓦屋頂搭配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物之屋身,兩座建物與高雄神社之遺構構成今日高雄市忠烈祠的整體樣貌。至此,日治時期高雄神社既有建築幾乎被改建,僅殘存遺址有日治時期神社之大型獻燈、石燈籠座、唐獅子、亂石砌邊坡、參道階梯等,另有石燈籠、中鳥居等散置構件遺落在忠烈祠周邊,見證日治時期文化之重要意涵,為高雄市重要之歷史發展軌跡見證。
高雄市政府於民國108年(2019)12月發起「高雄市忠烈祠及原高雄神社遺址」之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計畫,目前建物已為本市歷史建築,為就建物周邊環境現況及損壞情形等進行補充調查研究與評估,俾利該區域未來整體景觀風貌改善及活化再利用之落實。
─目錄─
第一節 計畫說明 1
第二節 文化資產登錄資料 2
第三節 建物使用執照資料明細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6
第二章 歷史研究
第一節 前言 11
第二節 高雄神社之設立 11
第三節 高雄忠烈祠之興建 24
第四節 忠烈祠入祀對象分析 33
第五節 臺灣忠烈祠之比較分析 42
第六節 建築師簡歷與作品分析 62
第七節 小結 70
第三章 建築研究
第一節 基地環境之擇址與參拜步道 73
第二節 高雄神社建築之特色 79
第三節 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的發展 87
第四節 高雄忠烈祠建築形制變遷 98
第五節 高雄忠烈祠構造與形式分析 108
第六節 高雄忠烈祠彩繪分析 158
第七節 文化資產價值評估 178
第八節 小結 180
第四章 現況損壞調查與評估
第一節 基地環境調查 183
第二節 高雄神社殘跡與構件分布調查 227
第三節 高雄忠烈祠建築現況損壞調查 233
第四節 結構系統與安全評估 376
第五章 空間再利用計畫
第一節 再利用之目標與原則 447
第二節 再利用及經營管理策略 448
第三節 修復再利用法令檢討 492
第四節 經營管理維護計畫 497
第六章 修復計畫
第一節 修復範圍界定、修復目標與原則 503
第二節 修復項目與內容 510
第三節 因應計畫建議及修復策略 524
第四節 修復經費概估 541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551
第二節 建議 551
參考文獻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