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廣善堂、新威勸善堂分別成立於1915 年及1918 年,兩者均是當地鸞堂信仰中心,兩項活動均以此為出發,以廣善堂而言,美濃地區民眾於1920 年成立「聖蹟會」,是六堆首個敬字組織,日後聖蹟會雖因成員凋零等因素未再主持送聖蹟祭儀,但其將權責移交予廣善堂,廣善堂於每年農曆正月初九,依舊遵循古禮司樂、請神、行禮、誦經、放生,並未因此中斷;近年更是與學區內國小合作,邀請學童共同參與,不但是凸顯鸞堂融合儒、釋、道三教之特性,體現傳統儒家人文精神所在。
而六龜勸善堂於農曆3 月7 日張聖君聖誕時所舉行之一系列儀式,除祝壽外尚有祭河江與敬義塚兩部分祭儀,其中祭河江又有送字紙及普度孤魂兩階段儀式。勸善堂除了展現傳統儒家文人社會對於字紙的重視外,新威庄民藉著一年一度送字灰至荖濃溪畔的時刻,請來聖君廟與勸善堂內神祇見證,為河中無祀孤魂舉行拔度施食,使之能安頓,祈求庄社平安。敬義塚同樣具有類似含意,六堆客家人多於農曆二月份直到清明期間「掛紙」,祭拜、追悼先人;然而,在民間思維中,人死後倘若無人祭拜,缺少香火,亡魂便會成為孤魂遊蕩在外,更甚者成為厲鬼迫害地方。《春秋》左傳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故民間設有義塚集中無人祭祀枯骨,使之有所依歸,不至於遊蕩人間。除了出自對幽冥世界之畏懼,更多時候是來自對無主孤魂的悲憫憐惜。
文化行政機關在必要時仍須提供協助,故本團隊以學術專長背景承攬此保存維護計畫案,藉此計畫使得公務體系與地方保存團體及其地方社會三者之間對兩項文化資產保存想像、想法做有效交流,以做為後續推廣及傳習之重要依據。
而六龜勸善堂於農曆3月7日張聖君聖誕時所舉行之一系列儀式,除祝壽外尚有祭河江與敬義塚兩部分祭儀,其中祭河江又有送字紙及普度孤魂兩階段儀式。勸善堂除了展現傳統儒家文人社會對於字紙的重視外,新威庄民藉著一年一度送字灰至荖濃溪畔的時刻,請來聖君廟與勸善堂內神祇見證,為河中無祀孤魂舉行拔度施食,使之能安頓,祈求庄社平安。敬義塚同樣具有類似含意,六堆客家人多於農曆二月份直到清明期間「掛紙」,祭拜、追悼先人;然而,在民間思維中,人死後倘若無人祭拜,缺少香火,亡魂便會成為孤魂遊蕩在外,更甚者成為厲鬼迫害地方。《春秋》左傳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故民間設有義塚集中無人祭祀枯骨,使之有所依歸,不至於遊蕩人間。除了出自對幽冥世界之畏懼,更多時候是來自對無主孤魂的悲憫憐惜。
文化行政機關在必要時仍須提供協助,故本團隊以學術專長背景承攬此保存維護計畫案,藉此計畫使得公務體系與地方保存團體及其地方社會三者之間對兩項文化資產保存想像、想法做有效交流,以做為後續推廣及傳習之重要依據。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美濃廣善堂送字紙灰祭典............9
第三章 新威勸善堂字紙暨敬義塚祭典............33
第四章 保存維護及資源運用謅議............5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6
徵引書目............81
附錄一 106年度美濃廣善堂送字紙灰祭典照片記錄............86
附錄二 106年度祭河江、敬義塚祭典及一是照片記錄............90
附錄三 美濃廣善堂送字紙灰祭保存維護計畫座談會活動照片及相關資料............98
附錄四 新威勸善堂祭河江敬義塚祭典保存維護計畫座談會照片及相關資料............110
附錄五 美濃、六龜保存維護計畫調查表............118
附錄六 座談會會議記錄............146
附錄七 座談會逐字稿............157
附錄八 受訪人同意書............196
附錄九 執行團隊會議紀錄............207
附錄十 高雄市政府登錄「美濃廣善堂字紙灰祭典」為市定民俗公告............212
附錄十一 高雄市政府登錄「新威勸善堂祭河江敬義塚」為市定民俗公告............214
附錄十二 《文化資產保存法》(105 年 07 月 27 日修正)............216
附錄十三 《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 (106 年 07 月 27 日修正)............239
附錄十四 《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106 年 6 月 29 日文化部文授資局綜字第 10630066521 號令訂定)............248
附錄十五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及管理維護補助作業要點............250
附錄十六 C 類一覽表............254
附錄十七 客家委員會推展客家學術文化活動補助作業要點............256
附錄十八 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作業要點............261
附錄十九 期中報告審查意見回覆書............264
附錄二十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回覆書............266
附錄廿一 計畫執行團隊簡介............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