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便門為清代鳳山縣新城六個城門中,僅存的一座城門,其附屬的東福祠、東福橋更是珍貴的配套古蹟,全台實難找到如此之古蹟案例,雖然,民國七十年代錯誤的修復方式,把東便門變成一座迷彩城門,民國八十年代東福祠外牆亦貼滿了二丁掛,民國九十年的潭美颱風又把東福橋沖斷了,不過,城門樸實的硓𥑮石依然包被在迷彩水泥塊下,東福祠的紅瓦白牆依然有跡可尋,而傾倒的兩座船形橋墩還靜靜的躺在溪底河道中,所以,基本上這三部分的配套古蹟都有極大的修復空間,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在民國九十一年,即開始針對東便門這處古蹟,進行修復及景觀設計的計畫,歷經規劃、設計、審查,終於甄選出最優秀的規劃設計及實際施作的團隊,當然在施作修復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新的古蹟第一手資料發現,也應該會有遇到與現場不符或需要變更設計的地方,這些過程應該都有完整而正確的紀錄資料,所以一份詳實的施工紀錄是相當重要的,也惟有施工紀錄報告書,才能呈現古蹟修復的外在與內涵間之完整關係。
修復前後對照照片
東便門施工前後對照
第一章 歷史沿革及概要
第一節 歷史沿革
第二節 空間分析
第三節 建築概要
第四節 潭美颱風豪雨沖刷緊急加固搶修工程
第五節 古蹟修復重要儀式及活動
第六節 古蹟修復工程紀錄
第二章 修復工程之審議、開工過程及施工進度
第一節 修復工程之審議
第二節 修復工程之計畫
第三節 決標及開工報告
第四節 工程計畫進度及趕工計畫表
第三章 清理工程施工紀錄
第一節 古蹟本體附生植栽的清除
第二節 東便門表面水泥層清除
第三節 平頂加建物之清除
第四節 東便門通道鋪面之敲除與挖掘
第五節 船型島仿硓𥑮石壁拆除
第六節 橋台上方加建物清除工程
第四章 橋墩遷移施工紀錄
第一節 舊橋墩加固及吊裝施工計畫
第二節 假設工程
第三節 頂昇工程
第四節 移動前進及過河
第五節 橋墩吊昇放置
第六節 橋墩修復
第七節 C 橋墩的修復記錄
第五章 東便門修復施工紀錄
第一節 硓𥑮石城壁修補
第二節 壁體粉刷層施作
第三節 城門拱圈及走道修復
第四節 城門頂之修復
第五節 城牆之修復
第六章 東福祠修復紀錄
第一節 屋頂重作
第二節 外牆整修
第三節 廟內整修
第七章 新鋼橋施工紀錄
第一節 新橋台建構
第二節 鋼橋吊裝施工計畫
第三節 新橋鋼樑裝置
第四節 橋面鋼板舖設
第五節 橋面裝修
第六節 欄杆組合
第八章 景觀美化工程
第一節 綠美化工程
第二節 廣場美化工程
第三節 通道美化工程
第四節 解說牌及意象形塑
第九章 水電工程
第一節 照明設備
第二節 供水設備
第三節 排水設備
第十章 討論及建議
第一節 修復工法之討論
第二節 建議
第三節 修復工程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