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下稱本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赴六龜洪稇源商號原址將文物、史料分批陸續取回,並著手進行文物入藏前的整理。由於文物數量眾多,2019年先納入典藏計655項,並進行編目登錄作業;隔年(2020年)再完成1018項文物納入典藏及進行編目登錄作業。此批洪稇源商號文物中的日治時期商業交易類文物亦於2020年提報獲文資局第一期文物普查計畫補助,已完成300件文物之基本調查與相關資料撰寫;並接續執行第二期文物普查,內容包含執行商業交易之帳冊、書信、領收(書)證、獎狀等普查建檔,預計完成300件。
本館在有限的經費中爭取進行洪稇源文物的修護工作,目前典藏的1,673項文物,依照文物劣化之迫切性及實際應用需求考量排定順序進行修護,本館於108年至109年已針對85件/組文物委外專業廠商進行修護,其餘皆僅進行初步除塵清潔。大多數文物破損、黃化、鏽蝕及髒汙等劣化狀況仍待進一步處理。
108年針對1,627件/組文物進行除蟲,並針對43件/組器物類文物進行清潔、除黴與加固等修護處理作業,並進行文物圖檔拍攝。
109年針對帳冊文書進行修復及數位圖檔拍攝共計36件。
109年針對帳冊文書進行修復及數位圖檔拍攝計20件。
為避免此批珍貴資料繼續劣化,本計畫擬挑選28件較為珍貴且文物狀況不佳之書籍,採委外方式進行修復及數位化作業。基於減少後續判讀研究時翻閱藏品造成損傷之保存考量,擬進行此28件數位化作業提高典藏效能與後續研究利用,以供後續民眾查閱之便利;另針對其中26件執行維護修復,包含書頁修護加固、重新裝幀、重整,使藏品狀態穩定,以利後續入藏與研究應用等作業之進行。
一、計畫實施目的、執行過程、參與單位及成果等情形說明:
(一)計畫實施目的
(二)計畫執行過程
1. 修復案(112年3月29日完成驗收結案)
(1)藏品修護流程說明
物件類型一:隘勇台帳
物件類型二:御通
物件類型三:其他形式帳冊/書信資料
2.數位化(112年4月12日完成發包,履約期限112年9月29日)
二、成果自評表
(一)敘明計畫工作項目,並自評是否達成計畫成果及執行績效。
(二)執行期程是否符合原計劃期程、延宕或遭遇困難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