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文化資產網商標

Menu
:::
學術研究報告

學術研究報告

高雄市歷史建築逍遙園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
歷史建築 調查研究/再利用/修復計畫
高雄市歷史建築逍遙園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
作者:
國立高雄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
出版: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出版語言:
中文
出版日期:
2014-06-30
內容摘要
內容簡介

本計畫以2008年基礎調查報告書與2009年高雄大學研究論文為基礎,承繼了前者都市、歷史、人文、建築、景觀、產業等多方面的論述角度,繼續進行歷史現場之還原建構。該方式旨在凸顯「逍遙園」與「行仁新村」兩個政權時期產物之相互依存關係為新興區(大港埔)發展史上的重要片段;此外,研究團隊與日本學者合作,指出了大谷光瑞以絕無僅有的方式主導了逍遙園的建築格局、式樣、材料、構法,足以說明此座別邸在高雄的代表性與臺灣史的研究價值,值得各界大力保留並審慎執行後續修復,以下說明本計畫目的如下:
(一)呈現逍遙園歷史發展脈絡
逍遙園是日本皇族大谷光瑞在臺灣高雄大港埔所建的農園別莊,於西元1939年(昭和14年)開始興建,作為冬季避寒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大港埔尚為郊區,幸未遭盟軍轟炸,戰爭結束後園區土地被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土地權責管理機關則為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成為陸軍802醫院附屬眷村「行仁新村」。
(二)深入研究逍遙園之建築型制
逍遙園為兩層樓宅邸,屋頂上加裝避雷針,顯示為大港埔當地最早期之樓房。建築風格屬於和洋折衷,構造材料豐富多元,根據史料指出大谷光瑞在設計上煞費苦心。
(三)對已產生損壞劣化之部位提出具體修復建議
逍遙園建築本體約於西元1940年(昭和15年)落成,戰後因成為眷村,居民組成包含軍眷及各地移民,生活克難簡樸,多有社會弱勢者。73年來別邸屋頂失修導致風雨損害室內裝修及結構。而依文資法規定,在進行修復工程前必須進行研究調查,作為未來回復原貌所需基礎資料及修復準則依據。故應於本計畫中指認特殊材料以及已產生損壞之部位作一綜合性損壞調查評估,並提出修復原則、方法之研擬及初步修復經費預估。
(四)提升逍遙園之文化資產地位
目前僅列逍遙園二樓兩間房間為歷史建築,鑒於逍遙園為高雄市獨一無二之建築,更是新興區唯一的日治時期文化資產。鄰近的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西元2004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今日的高雄捷運美麗島站舊稱「大港埔圓環」,為大谷光瑞前往逍遙園的必經之路,兩者同為高度代表性的歷史場域,其歷史軸線早已串聯,故逍遙園列為歷史建築尚有升格空間。
(五)以逍遙園原始用途擬定管理維護與再利用計畫
根據史料指出逍遙園原始用途,研擬合適之管理維護與再利用計畫。考量高雄市逍遙園本體原始設計之屬性與空間潛力條件,擬訂合適之管理維護與再利用計畫建議,以具體有效的管理維護使建築空間作為我國近代建築史教育的活教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歷史研究
第三章 原形貌判別與損壞調查
第四章 建築結構與技法調查
第五章 文化資產價值
第六章 修復計畫
第七章 再利用計畫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OPE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