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文化資產網商標

Menu

文化資產檢索

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
類別:
民俗
級別:
民俗
種類:
儀式、祭典、節慶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1.Miatungusu(聖貝祭)是拉阿魯哇族最重要祭典,內容與早期文獻紀錄吻合,具有傳統性與歷史性。 2.此祭典藉由儀式及歌舞再現歷史,不僅顯示聖貝(代表祖靈)的神聖性,亦於儀式中再現族群遷徙歷史,更反映了拉阿魯哇族社會制度、狩獵、出草、飲食、歌謠與舞蹈,具文化性。 3.族人及各家族均參與儀式及活動,凝聚族人向心力及認同,具典範性。 4.本案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指定廢止審查辦法」之傳統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等審查基準。

公告
類別 日期 文號 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 2016/10/12 高市府文博字第10570326500號 保存者:高雄市拉阿魯哇文教協進會
指定/登錄 2021/12/06 高市府文資字第11032166302號 新增認定保存者:高雄市那瑪夏拉阿魯哇文化協進會
變更/修正 2022/01/05 高市府文資字第11032362800號 調整原公告之保存者名稱(高雄市那瑪夏拉阿魯哇族文化協進會→高雄市那瑪夏拉阿魯哇文化協進會)
變更/修正 2022/05/19 高市府文資字第11131007602號
評定基準
  1.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
  2. 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
  3. 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
  4. 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指定理由
1.Miatungusu(聖貝祭)是拉阿魯哇族最重要祭典,內容與早期文獻紀錄吻合,具有傳統性與歷史性。 2.此祭典藉由儀式及歌舞再現歷史,不僅顯示聖貝(代表祖靈)的神聖性,亦於儀式中再現族群遷徙歷史,更反映了拉阿魯哇族社會制度、狩獵、出草、飲食、歌謠與舞蹈,具文化性。 3.族人及各家族均參與儀式及活動,凝聚族人向心力及認同,具典範性。 4.本案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廢止審查辦法」之傳統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等審查基準。
法令依據
<<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項第1、3、4、5款
主管機關資訊
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文化資產小組
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07-2225136#236
類別
原住民:
儀式特色
拉阿魯哇聖貝祭儀內容如下: (一)初祭malalalangu makuakua 請神:主祭與助祭預備。 malalalangu 初祭:凌晨的三、四點左右舉行,為祭儀的第一場面,祭主帶著所有的男士至集會所唱 malalalangu 初祭的儀式歌。 takuatunumu 汲酒取薪柴:祭主帶領所有男士到各家汲酒與薪柴集於祭典場。 patuvuhlu 分肉:把六天前所獵到的肉乾集中於祭場,由祭主再平分於各戶。 makinikuli’i 祈求獵物: 祭主分予四位男士每人一枝茅草,五人圍圈蹲下,中央擺篩子,祭主唸祭詞後四人輪流唸畢,若有獸毛掉落於篩內,表示今年還有獵獲。 uapau 鑽木取火:頭目拿木頭和樹藤示範,後四位男子出列輪流鑽木至火引著為止。儀式完畢後,開始唱祭歌mitungusu mitungusu,唱到第十段。 umaiiapu cucu’u 數人數: 此儀式分為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祭主持條大萱葉,輪舞者之前面走一趟,每人折一次葉之主脈,表示一人的數目。 (二)刺豬祭papapaci taruramu papapaci taruramu 刺豬祭、掛豬頭:分為兩步驟,一為刺豬後唱出taruramu hlasungu 敬神,把豬頭割下,將豬頭掛在聚會所中樑柱上,一直掛到第五天。二為將豬胃內的食糜(umai cihliaku)取出約一碗,備第三天之用。 muhlahlisi 跳躍: 輪舞跳躍唱出祭歌, taruramu hlasungu parukuara。 (三)請出貝神ruapuhlu takiaru ruapuhlu takiaru 請出貝神: 祭主領唱 takiiaru hlasungu,一面把食糜與酒渣放入竹筒製的湯鍋裡混攪,再從甕裡請出貝神,也侵入酒渣裡攪混,等貝神變紅色表示已醉了,再放進清水洗淨(apasinutakiaru)後,取出並擦乾(masahlitakiaru)才可以鬥他們玩。 pasaulaula’u pitavilau 拋空奪福:祭主把貝神放在布巾裡,尋找一位未婚公主,帶到祭場中間,準備把貝神拋向半空中,讓男士們去奪取,搶到的男士們盡快交給祭主並報捉到幾個,接著祭主回禮並祝福每位男士們。結束後祭主把貝神包於布巾中,並放回甕裡。 umaruavui muhlahlisi 藤舞:公主分藤圈分於每一位男士,且不斷的唱takiiaru hlasungu 開始輪舞跳躍。 Miatungusu 輪舞:接著所有人唱跳至下午五點左右才結束。 (四)慰勞祭capali capali capali capali 慰勞祭: 祭主背負著一個 hlungu木臼,助祭扛著 sahlangu 竹筒。於入口與出口放置茅草避邪。祭主帶領男士至 palungu 祭主家,助祭進屋取糯米飯放進木臼裡並汲酒倒進竹筒裡,男士舉弓做擣米狀,每人捏糯米給祭主吃,助祭再倒一杯酒給 rahlii 喝。 kavuvuru 征戰: 祭主帶領所有勇士去野外出草,征戰回來不管有沒有獵到人頭直接就至 cakuaru 人頭屋奉祭品(pitakuacakuaru),勇士們圍圈做跳躍儀式完畢後,頭目帶著勇士回到男子聚會所開始在會所內跳躍唱報戰歌(musuahla)。 (五)驅魔祭paria’i’ihlicu paria’i’ihlicu 驅魔祭:頭目指定四名勇士在祭場中央向東西南北高空射火箭完畢後,頭目率領男士帶著弓箭在部落四周邊走邊喊,到各家四周牆壁敲打,婦女們順著拿火灰散播四周各處。 umaiiapu cucu’u 數人數:一面祭舞,祭主持條大茅草葉在輪舞者之前再走一趟,每人折一次,手持芒草葉主脈表示 一人所折的數目。 makuaru 身符藜實:祭主到每個人的前面捏幾粒藜實。先吹一口氣,然後把藜實放在每一個人的頭頂上口中念詞祝福。 (六)團獵祭muakamuhlu paruacuru 眾男分享:凌晨約五點,把豬頭取下煮熟,祭主向祖靈祈禱,並分肉食用。 takuahluahlupu 團獵:出發後不管獵到一隻或兩隻一定回程。婦女們約下午兩點左右把備好 的米糕、酒搬到祭場,等待男士歸來。 maiupucuhlipusahluma 擠酒渣:在家裡的婦女們須將六天以前的酒渣重新擠入甕裡,有的蒸糯米糕。 paruativuhlu 均分獵物:男士回來直接到祭場把獵物處理好,平均分於各家。 ai ana 喝酒歡樂:大家在祭場喝酒歡樂,唱ai iana 歌,一直到傍晚並結束這場大祭典。
前往文資場域
OPE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