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寮窯業工藝可追溯至清領時期,共益磚窯廠所擁有之登窯、工寮等生產設備,有可能是延續自日治末期既存的小規模煉瓦場。民國38年(1949)蕭氏家族接手後,民國40至民國50年代之間逐漸擴大經營規模,包含擴大承租用地、增建員工宿舍等附屬建築,並將登窯改建為八卦窯等等。窯爐已知民國55年(1966)12月前已改建完畢,可能與大寮眷村間的煤煙糾紛有關,也有可能是業務量提升,為增加紅磚生產效率及生產規模使然。
民國66年(1977)賽洛瑪颱風侵襲,八卦窯中心之煙筒損壞嚴重,廠方遂於窯體南側增建第二支煙筒,經由地下煙道排出燒磚過程產生的氣體。煤煙糾紛導致煙筒數次加高,最終使共益磚窯廠高聳的煙囪成為大寮著名地標之一。
星期日:24小時
星期一:24小時
星期二:24小時
星期三:24小時
星期四:24小時
星期五:24小時
星期六:24小時
戶外區域全天候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