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新村位於陸軍官校的正對面,隔著維武路與官校相對,由於日軍在二次大戰期間,為了實施「南進政策」,將軍隊駐紮在陸軍軍官學校現址,並在周圍開始建設陸軍官舍,整體完工時間約在1940年代,附近居民則稱黃埔新村為大營埔。
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侵華戰爭,9月9日國民政府在南京受降,隨即派員前來台灣於同年10月25日辦理受降與接收事宜。當年來台接收的軍方成員不准攜眷,都住在部隊,因此最初全台各單位並沒有配屬軍方眷舍之舉。
直到民國36年10月陸軍訓練司令部在臺成立,同時設立「第四軍官訓練班」由孫立人將軍兼任班主任。孫立人將軍部屬多居住於此處遺留的日軍宿舍,此時才規劃準備分配眷舍,並通知所有眷屬在民國36年12月初到上海下關體檢後登船,這是第一批來台的軍方眷屬。這些眷屬抵達基隆後由專人接待,搭乘鐵路專車南下高雄,並依分配的門牌號碼進住誠正新村與誠正二村(今黃埔新村與黃埔二村),為政府撥遷來臺後首批設立的眷村之一。
星期日:07:00 ~ 18:00
星期一:07:00 ~ 18:00
星期二:07:00 ~ 18:00
星期三:07:00 ~ 18:00
星期四:07:00 ~ 18:00
星期五:07:00 ~ 18:00
星期六:07:00 ~ 18:00
僅提供外部公共空間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