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文化資產網商標

Menu

影音媒體

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傳統表演藝術類_(2):八家將、太平歌樂、踏涼傘、南管、傀儡戲
3:35
168
本類分(1)、(2)兩集播出。
※未經授權,請勿重製。

▪ 八家將_鼓山地嶽殿吉勝堂
「鼓山地嶽殿吉勝堂八家將」民國38年鼓山地嶽殿決議成立家將團,聘請臺南佳里家將名師林木,到鼓山地嶽殿傳授家將步伐陣法陣式。陣法陣式遵循五行八卦之原理編排,全陣以戰鼓導引陣法腳步。

▪ 太平歌樂_下茄萣金鑾宮太平歌樂社
「下茄萣金鑾宮太平歌樂社其太平歌樂」該樂社為高雄市民俗金鑾宮王醮之藝陣,屬金鑾宮四館之一,館東郭江清先生師承林老仲與薛善,演出與傳承近六十年,曲風古樸純正,保有太平歌樂之時代及流派特色。

▪ 踏涼傘_呂柏達
踏涼傘技藝原為廟會迎神儀式中,主客迎答或入宮安座前之表演,高雄地區踏涼傘逐漸於民俗脫出,具獨立表演形式及特殊藝術。呂柏達先生受澎湖縣踏涼傘保存者莊萬枝啟蒙及呂隱臥老師傳授武術及涼傘技巧,結合傳統禮節精神,發展個人及高雄在地特色,具時代及流派特色。

▪踏涼傘_陳天榮
高雄地區踏涼傘逐漸於民俗脫出,具獨立表演形式及特殊藝術。陳天榮先生承鹽埕區名師張柳排之武術及涼傘技巧,除具廣東武術特色,保存三十餘種涼傘套路圖說,亦發展出個人及高雄在地特色。

▪ 南管_右昌光安南樂社
右昌光安南樂社成立於日治昭和3年即1928年,歷來館先生皆是南管名家,如吳彥點、陳鐘燦、陳田、蔡寶貴等人,持續保持正統南管之音樂傳承體系。該社駐於右昌元帥府,本著對神明的崇敬,藉由南管音樂的演出,榮耀寺廟與神明,其中「祀君」的演出更表現出地方的特有審美觀。

▪ 傀儡戲_錦飛鳳傀儡戲劇團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所演出的傀儡戲創立於1920年,係承大陸泉州傀儡系統,戲偶造型較為渾圓,偶頭雕工精細,基本操作線有十四條,戲曲音樂是南管系統的泉州腔、傀儡調,並能自編劇目、演述故事,擁有傳統及創新的演出型態。
OPEN
TOP